驴友结伴网

 找回密码
 免费注册
查看: 9309|回复: 0
收起左侧

[贵阳]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震撼——贵州攻略之一

[复制链接]

6

主题

6

帖子

18

积分

驴友上路

Rank: 1

旅行经验
6
结伴贡献
2
人气值
4
驴友币
12 枚
日志
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最后登录
2018-7-13
发表于 2018-7-12 22:41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IP归属地:
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震撼

——贵州攻略之一

作者:藕塘孤荷

JlmFh2D4bH2yhD9D.jpg


(上图:西江千户苗寨的早晨——梯田青山映村寨,仙境霞帔在飘荡)
到西江千户苗寨到欣赏,始于游览网站上的景点介绍,她被列为贵州十大景点之一,优美的风光照片勾起本人前往游览的兴致。
在春光明媚的时节,本人与家人、驴友结伴,从贵阳出发,在傍晚时分,抵达西江千户苗寨附近,找到一户农家乐住下。
M98f5zyQ6elLqbE6.jpg


(上图:西江千户苗寨北大门夜景)
吃过晚饭,忽发奇想:西江千户苗寨的夜景是什么模样的呢?想到做到,本人与好友金泉结伴,先驱车来到寨子的北门。寨子的北门灯光璀璨,寨门是三层牌楼,为翘沿歇山式建筑,牌楼中间是主门,两边是辅门,主门牌楼二层中间悬挂着“西江千户苗寨”的匾牌,虽然是夜晚,有牌楼上有彩灯装饰映照,匾牌字迹,甚至牌楼上琉璃瓦的黄色都很明白。夜晚门口游客很少,只有少数刚到的游客在办理进门手续。接着,本人们驱车沿着盘山公路向山下西江千户苗寨的西大门进发。在盘山公路上,本人们选择较好的角度,居高临下,欣赏西江千户苗寨的夜景。西江千户苗寨依山建筑,闪烁的灯光,星星点点,勾勒出夜晚千户苗寨的辉煌灿烂。这时,本人不禁脱口而出:“好美!”而驱车到达山下的西大门,却发现这里的夜景,并没有山上看到的那么漂亮。
Z9ff7RRARDH7k79Q.jpg


(上图:西江千户苗寨夜景)
清晨,本人们一行早早起床,沿着头一天晚上走过的盘山路来到西大门,购票进入。乘坐观光车不过10分钟,便来到真正的寨口,寨口也是一座三层牌楼式的建筑,屋檐上挂着银锁装饰,匾牌上方中间挂着苗族的标志——银饰牛头。穿过牌楼,进入寨子,便开始了旅游。
lKED3U3T6nDm5ZLQ.jpg


(上图:西江千户苗寨村寨口大门)
走进村寨,只见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,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,苗寨主体吊脚楼群地处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,一幅立体的画展现在你眼前。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留苗族“原始生态”文化完整的地方,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,是当前祖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。千百年来,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,日落而息,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,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。
西江不是江,而是一个地名词。这里的苗族是古老西氏族的后裔。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,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,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“赏”氏族。西江地名中的“西”指西氏族,“江”通“讨”,“西江”的意思就是“西”氏族向“赏”氏族讨来的地方,“西江”因此而得名。“西”氏族到达并定居在西江以后,陆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,形成以“西”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。
BFyHQPnQq8YZPYog.jpg


(上下图:白水河穿苗寨过,见证故事静流淌)
JkASG69fa6GAeT3G.jpg


(上图:白水河穿苗寨过,见证故事静流淌)
PS7z2c55788SzG55.jpg


(上图:白水河畔吊脚楼依山而建,层层叠叠)
沿着穿寨而过的白水河观景,一股苗族风情迎面扑来。横跨白水河,上有五座特色风雨廊桥,供游客休息观景。潺潺流水的白水河两岸,木制吊脚楼星罗棋布,离寨口不远的河对岸,吊脚楼依山层层叠叠,多数为旅馆客栈。本人走进一家白水河畔号称是“苗家第一客栈”的旅馆察看,四层楼的木制吊脚楼,倒也卫生干净,条件也还不错。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,运用长方形、三角形、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,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,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,和谐统一,相得益彰,被称为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,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。白水河边一条观景大道,石板铺就,徜徉其上,乃移步换景,赏心悦目!
xFdz551dPp5T6azA.jpg


(上图:千户苗寨吊脚楼依山而建,层层叠叠,节约土地)
cjO5UqzR5b5uOq3O.jpg


(上图:千户苗寨吊脚楼依山而建,层层叠叠,节约土地,中华建筑瑰宝)
本人们来参观的这一天是5月18日,刚好是国际博物馆日,博物馆的大红横幅招引着本人们走进“西江苗族博物馆”。在国际博物馆日参观西江苗族博物馆,还是很有意思的。别说,来西江苗族博物馆参观的人还真不少。这个博物馆分楼上、楼下两层,博物馆一楼大厅中央是有中央台到地方台播出的电视记录片,那个视频有很多,有助于了解一些情况;博物馆二楼的美人靠是可以坐着休息的,在那里吹着风,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走过,那种惬意真的没法说的。博物馆展出的内容有西江苗族的风俗、饮食、服饰、建筑、生产、医药、艺术和婚俗等诸多方面实物和介绍,让人大开眼界。在博物馆,本人们了解到西江苗族每年的苗年节、吃新节、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已名扬四海。巨大的铜鼓,十三年才敲上一回。其实,西江千户苗寨本身就是一座露天博物馆,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,成为欣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。
eWrgTNdr6bk06bRL.jpg


(上图:西江千户苗寨博物馆)
x8V998sxX99V9HUp.jpg


(上图:博物馆苗族少女蜡像)
de15WMe6d6Hee0Dn.jpg


(上图:千户苗寨的美食展览)
bKvqu1ke2VAkU75u.jpg


(上图:千户苗寨生产领头人蜡像)
jNdAIDaAarZYI8Sa.jpg


(上图:千户苗寨生产领头人活路头介绍)
U6UWYwW7tyu6XT3m.jpg


(上图:西江千户苗寨的习俗)
在博物馆,本人们还能领略和认识祖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历程。本人惊讶地发现,西江苗族竟然是远古部落蚩尤的正宗后裔。5000多年前,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部落在向北扩张,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、黄帝部落发生剧烈的武力冲突,经过长日期的征战,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区被击败,蚩尤被黄帝擒杀。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,放弃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,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“三苗国”。随着三苗部落的日渐强大,尧、舜多次对“三苗”进行征剿。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区迁徙,其中被迫向西北迁徙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“羌人”,成为西羌的先民,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,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区迁徙,从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、云南东部、贵州西部,有的更向南、向西深入老挝、越南等地。而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和睦相处,成为后来“楚蛮”的主要成员。战国时期,秦灭楚,一部分苗族背井离乡,长途跋涉西迁,进入武陵山区的五溪一带,形成历史上出名的“武陵蛮”。西汉时期,这部分苗族先民在这里较快地发展起来,形成与汉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势力。公元47年,汉王朝派出军队征剿“武陵蛮”,迫使苗族再次离乡背井,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(今铜仁一带),一部分南下广西融水,后又溯都柳江而上到达今日的榕江、雷山、台江、施秉等地。苗族在数次大迁徙中,分化成了许多不一样的分支。今日的西江苗族(西氏族)就是其中的一支,600多年前来到这里向赏氏族借地居住至今。博物馆展示了从蚩尤开始的西江苗族的世系图。古时苗族没有姓氏,都是父子连名,即父亲名的前一个字是儿子名的后一个字,如“盖五—屋盖—强屋”。千户苗寨苗民的各种汉姓,是从雍正皇帝当政的1732年开始,清朝普查苗族户口,推行编户定级制度,强行给苗人所取的各种姓氏,或根据苗语的意译,或谐音等编造姓氏,甚至根据穿衣和所带物品来确定姓氏。如这个人穿着白衣服,就姓“白”。这就是苗族汉族姓氏拥有的由来。
ZkPg91p699kg0n9t.jpg


(上图:西江千户苗寨苗族人姓氏的由来)
I2xVPE4nsk7NNvN3.jpg


(上图:千户苗寨苗民为蚩尤后裔,其谱系展览)
出了博物馆,徜徉在村寨的街道上,感受着民族风情。一阵激越的鼓点和悠扬的歌声吸引了本人的注意,原来乐曲声是从一家卖“苗寨响鼓”的店中传出。店老板是个美女,正在自娱自乐,吸引着游客注意。她的店里卖着各式大小苗鼓,当然还有其他各种乐器。通往观景台沿路的街道两边,有各式各样的店铺,有卖吃的,如糖糕、熏肉等;有卖用的,如纱巾、手工包、骨梳子等,还有银饰等各种旅行产品。这些店铺,都比较讲究文化气息,就连旅店、餐馆名字都很讲究,如“苗乡朵灿”、“故事里”等。有家店铺的牌匾“××天堂”竟然是启功大师题写,也不知道是真假。门头上挂的牌子上写着:“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他人呆腻的地方”。店内挂着各式花里胡哨的牌子,如 “女施主,第一眼看见你老衲就决定还俗了!”、“讲价请撒娇!”、“光摄影不买东西就是耍流氓!”……哈哈,本人就是店主所说的“流氓”!东看看,西照照,啥东西也不买!
xOlLm56G0Q1JYmmN.jpg


(上图:西江千户苗寨街道,充满着商业气息)
cKkJHhfFCc1kCz5R.jpg


(上下图:卖各种乐器的店铺)
MkZZZveHsjJpt1Vl.jpg


(上图:卖各种乐器的店铺)
jhZweozi8ExeAAzD.jpg


(上图:颇具个性的商铺)
MBEe94EtEEZRfe04.jpg


(上图:街边景点常见的打糖)
再次乘观光车,走盘山道,然后到达山上观景台。最震撼的画境展现在本人们眼前。隔河相望,对面的山坡直至山下的河边层层叠叠的是密集苗族吊脚楼群,布满起伏的山峦,好大一片阵势,如宏大磅礴,让人惊叹的天上楼阁。由近而远的是谷底的闪光的河水与绿色的树林、河对岸黛瓦的吊脚楼群、稍远处的山峦、薄雾和炊烟之中的道道远山,在阳光的照耀下,显得很有层次感,恍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。本人一切都觉得漂亮、新奇,因此,变幻着不一样的角度不停地拍摄。虽然本人知道千户苗寨有万众仰慕的景致,众多绚丽多姿的溢美之词,但是本人不在乎这是不是最经典的画面,是不是本人最唯美的作品,本人要的只是属于本人双眼的那漂亮的一瞬。
D6Ff7KkG7Ui8p3Zx.jpg


(上下图:千户苗寨观景台上观苗寨,犹如漂亮画卷)
l9SsSz94FO2WMmof.jpg


(上下图:千户苗寨观景台上观苗寨,犹如漂亮画卷)
dZj94I6lWD99Hlri.jpg


(上图:千户苗寨观景台上观苗寨,犹如漂亮画卷)
在观景台上,有当地苗民专门出租苗族服装供游客照相。各位女性游客到这里,只要戴上漂亮的银制头饰、穿上整套华丽的苗族盛装,不管你是年老的,还是年轻的,立马华丽变身,似乎都变成了绝色美女。妻子和岳母也从众各租一套苗族裙服穿上,认为就像变了单身一人似的。这时,顿时认为,花10块人民币租借服装照个像还是很值得的!呜呼!古人所说的“人仗衣裳,马要鞍”确乃千古真理!
jSuz5U5uGMSNlBua.jpg


(上图:穿上华丽的苗族盛装,不管你是年老,还是年轻的,立马都变成了绝色美女)
下山再来到白水河畔的村寨之中,本人漫无目的穿梭于这个千户苗寨集居地,依然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,一切都是好奇的,一切都是拍摄的对象。在千户苗寨里穿行,犹如穿梭于这个古朴苗族文化的历史时空中,又好像心情接受了一次洗礼、思想得到了一次净化。
上午11点钟不到,本人们偶然走到村寨中心的表演场门口,发现凭景点游览门票,可以免费进表演场观看《漂亮西江》歌舞表演,大家欣喜地排队进场观看。进场虽然离正式表演还有20多分钟,却已是差不多座无虚席了。十一点半演出正式开始,节目个个非富多彩,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,苗族小伙子用树叶吹出了动听的音乐;苗家姑娘们的伞舞舞出了苗家姑娘的青春靓丽;苗家少女生短裙舞跳出了苗家少女生热情奔放;苗族小伙子的芦笛声吹出了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……令人印象更深刻的是,一群七、八十岁的苗寨老人登场演唱展现苗族史诗的苗族古歌,用他们自己的心延续和传承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种文化,古老的曲调雄壮而苍凉,似乎穿过时空,穿过历史,成为这里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NCSlCdRqvEpPpQ4Z.jpg


(上下图:千户苗寨表演场每日定时为游客表演)
Mgp75Z7wKO42NU3E.jpg


(上图:每日的表演十分非富多彩)
YwD4OzZwtFBJ1Wq7.jpg


(上图:一位游客大胆登台接受千户苗寨美女生一碗敬酒,哪知变成许多壶酒前赴后继,浑然不知)
MoUBUg4W64ovVtbT.jpg


(上图:千户苗寨表演场每日定时为游客表演非富多彩节目)
西江千户苗寨,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,距离县城36千米,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,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千米。这里地处崇山峻岭之中,据说2008年西江千户苗寨才成为旅行景点,虽说开放的日期不是很久,但是这里商业气息已经很浓厚了,大有赶超云南丽江之势。
然而,西江千户苗寨给本人的印象依然是深刻的。层层叠叠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,气势恢弘。错落有致的苗寨与青山绿水、梯田河塘相得益彰,既节约耕地,又漂亮如画。蜿蜒的白水河穿过西江苗寨静静地流淌,绿树掩映,移步换景。清晨和傍晚,袅袅炊烟伴着朝霞夕阳云绕山寨,一派闲适平淡的田园生活景象。正如余秋雨老师赞叹的那样:“西江以漂亮回答一切”!
一处西南的村寨,千百年来她始终静静地存活在这里,无论过到是清冷寂寞,还是眼前繁花似锦,这往复更迭的生命旅程,都是属于她的真实存在。而正是她的美好之处存在,吸引着本人们慕名远道而来。
坐上车离开西江千户苗寨很远了,本人依然感觉风景深刻难忘,涌动着情思,凑成了小诗一首《醉美西江》。现抄录如下:
千户苗寨是西江,旷世之美真震撼。
蚩尤后裔徙于此,历史悠久古歌响。
白云深处吊脚楼,黛瓦连群接远山。
梯田青山映村寨,仙境霞帔在飘荡。
白水河穿苗寨过,见证故事静流淌。
芦笙铜鼓旋歌舞,风情盛装人美丽。
众艺传承古遗产,顶级工艺数银匠。
踏遍千山寻漂亮,哪知醉美在苗乡!
2017年7月10日夜补记于合肥松湖苑

结伴旅游网|结伴骑行|自驾游路线|AA结伴同行|求捡信息|旅游攻略|Archiver|小黑屋|网站地图|驴友结伴网

本网所有旅游攻略,结伴旅游,自驾游路线等信息均来自网友自行注册发布,真实性请自行分辨,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!
工业信息产业部ICP许可证号: 渝ICP备19012395号-1 驴友结伴网 Copyright©2017-2019 版权所有

GMT+8, 2023-4-1 02:45 , Processed in 0.306445 second(s), 34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